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75章 脾气还怪好嘞

“玉……”林朝阳张了张嘴。

正忙碌的陶玉抬起头看向他,眼睛里只闪着四个字:望夫成龙。

林朝阳默默的闭上了嘴,他看向管青松,满脸大无畏:来吧!

陶玉欣慰的点了点头。

《燕京大学校刊》虽然只是一份校刊,但若论起办刊历史,恐怕要比国内的绝大多数报纸、杂志都要优秀。

191年11月16日,《燕京大学校刊》的前身——《燕京大学日刊》诞生,它是由当时的燕大校长蔡元培所倡导创刊的,在中国新化运动史和中国近代报刊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
当时的《日刊》的主要编辑包括了沈尹默、胡适、陈独秀等诸多大才,而《日刊》里面有个“歌谣选”栏目,主编刘半农,可谓人才济济。

之后由于时局动荡和历史变迁,燕大校刊几度更名,几度停刊,又几度复刊。

198年,燕大校刊再次复刊,并将刊名定为《燕京大学校刊》。

从五四烽烟、长城烽火,到抗美援朝、社会主义改造、嗡嗡嗡、改革开放……燕大校刊记录了五四新化运动以来燕大以及中国发展的重大事件,虽然不是那种公开发行的媒体大报,但在全国高校界的影响力是独树一帜的。

校刊的内容也包涵了从学术、艺、演讲、杂录等多个领域,涵盖了燕大的各个学科领域。

近现代的许多大师名家如约翰·杜威、葛利普、章太炎、蒋梦麟、胡适、鲁迅、稷羡临、冯至等人均曾以多种形式在校刊上发表过章、言论和学术见解。

现在的林朝阳当然没办法这些大师相提并论,但校刊不仅是刊登大师名家的章,也会记录燕大普通教职工和学生们的经历和章。

管青松今天采访林朝阳,主要也是因为他以图馆管理员的身份在坛掀起了轩然波澜。

采访是从闲聊开始的,等双方熟悉了一些之后,管青松才抛出了他的问题。

“你说《牧马人》是你第一次写?还是发表在《燕京艺》这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杂志上?”

“嗯,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看的想法。毕竟是第一次写,我也没想过一下子就能发表。

本来的打算是《燕京艺》不行,就换其他的省级学刊物,再不行就往地级学刊物投。”

管青松闻言莞尔,“你倒是不认死理。”

“对于那些成名成家的人来说,作品被哪个杂志选中发表,可能会有个面子问题。

可对我这个写作路上的小学生而言,只要能发表就行了,发表了就有稿费补贴家用。”

管青松微微颔首,他对林朝阳的第一印象非常好,他在林朝阳的身上看到了属于农民的质朴和可靠,更难得的是他身上的这份谦逊。

对于这样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,是极为难得的。

管青松在燕大看多了自诩不凡、挥斥方遒的大学生,林朝阳的谦虚和低调让他心中顿生好感。

“你说写拿稿费补贴家用,这就是你当初写作的目的?”

林朝阳在陶玉的目光注视下艰难点头,“我们夫妻俩的情况你也知道,玉还在读,我在图馆只是个临时工,工资也不高,现在还住在家里。岳父岳母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,特别是玉母亲……”

陶玉眉头挑起,她万万没想到林朝阳会在这个时候提起自己母亲。

自己母亲平时对林朝阳什么样子,她是再清楚不过的。

因为从一开始就反对她的婚姻,所以从丈夫到这个家里,她就表现出横眉冷对的姿态,最开始时不时的就要给林朝阳几句难听话。

相处了几个月之后,可能是看出了丈夫人品德性都不错,冷言冷语是少了,不过态度依旧算不上好。

到丈夫写的事曝光之后,虽然母亲嘴上没说什么,但陶玉发现她的态度对比以前还是要好了不少的。

不管怎么说,丈夫这半年多可没少受她的气,但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,反而还会不时的开导与母亲赌气的她。

陶玉心里清楚的知道他所受的委屈,一想到他这些委屈都是为了自己,陶玉心中就充满了感动。

今天,林朝阳又在接受校刊采访时将母亲好一顿夸,陶玉听着都觉得脸上有些发烧。

她心里回想着母亲平日里的冷言冷语,对林朝阳爱的更甚,对母亲的意见也更大了。

找了个这么好的女婿,一点都不知足!

83中网最新地址

《点击报错,无需注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