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眼间,半年时间已过,整个辽东,不或者说整个东北已经起了另外的变化。
弄的大祚荣也不知道应该说好呢,还是应该说不好。
总之上京述职的大祚荣觉得,以前想要打进辽东的行为挺特么二的。
“怎么样,从东北赶到长安,这一路累坏了吧?”房中,李承乾命人给大祚荣送上茶水,露出一抹制式化的笑容问道。
没办法,习惯养成了,改都改不回来,每天接待大量进京述职的官员让太子殿下笑的脸有点抽筋,想严肃起来都有些费劲。
“回殿下,累倒是不累,现在铁路已经快要修到沈城了,臣这一路都是坐着火车过来的。”大祚荣接过茶水,谦卑的说道。
“嗯,这个事情本宫也知道,好事,这是好事儿,而且你在这其中功不可没啊!”李承乾点点头,看着大祚荣说道。
“殿下谬赞了,一切都是大祚荣该作的。”大祚荣赔着笑,端着茶水继续说道:“当初是臣无知,竟然还想着能够窃取辽东,现在回首往事,惭愧啊!”
“算了,旧事不要提了,人生在世,谁还没冲动过几次,只要以后做事情多过过脑子,考虑好前因后果便是了!”
“是,臣尊令!”大祚荣一边答应,一边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。
上半年的时候,在他辽东那边没少折腾,给辽东造成了很大的破坏,这次上京他甚至有被砍头的心理准备。
可是没想到竟然如此轻松的就过关了,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。
“大祚荣,说说你对东北建设的看法吧,你觉得你们那边最缺少的是什么?”前面的套话说完了,李承乾将话题拉回到正轨。
再怎么说他这个太子也是远离东北,前一世也没有在东北待过,对那边的情况并不怎么熟悉,很多事情对他来说都是臆想的成份居多。
现在有大祚荣这个东北‘地主’在,他自然要问问清楚,否则坐在上面拍脑门儿想事情,一但搞错了怕是会贻笑大方。
“殿下,臣的确有些想法,说的不对还请殿下指教。”大祚荣这次来之前有过一些准备,想了想便说道:“殿下,臣觉得东北最应该发展的应该是旅游业。”
“噗,旅游?”李承乾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家伙竟然这么有想法,而且思想竟然如此超前,竟然在这个时候就想到旅游业了?
不过大祚荣却好像是早有考虑,整理了一个思路便继续说道:“殿下,现在的火车已经通到沈城了,臣在来的时候,在车站看到了好多从中原过来的富商之类,他们对辽东,对东北的那片白山黑水很是好奇,都想过去看看。”
“可是当他们到了那边之后却发现根本不知道应该去什么地方,也不知道应该看什么。所以臣觉得我们应该在一些特殊的地方,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搞一些可以让人观看的东西。”
“比如说大安城,比如说当年埋葬百万阵亡将士遗骨的地方,再比如一些名山大川,像长白山之类的地方,我们完全可以试着开发一下,供前去东北的百姓参观。”
李承乾不得不承认,眼前这家伙思想真的是太超前了,竟然提前就想到了这个问题,本来李承乾还打算再过上十几二十年,再搞这些事情,必竟那个时候大唐的百姓生活也都富裕了,手里都有了闲钱,在火车这种便利的交通工具下,出门旅行才会成为他们休闲时的主要目标。
可是,这个大祚荣竟然因为在车站看到了一些富商立刻就想到了这个问题,不得不说,这货也特么可以算得上一个标准的人材。
不过想归想,李承乾最后还是没有答应大祚荣的要求,毕竟现在搞旅游业有些早了,投资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,与其把钱投入到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,不如用来干点正事。
于是李承乾对大祚荣提出的想法只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,随后又问道:“那么你那里的矿山怎么样了?有什么进展没有?”
“矿山还在建设,两座铁矿,一座铜矿,另外就是一座煤矿。现在只是初期,一边建设一边开采,产量并不大。”大祚荣平静的回答道。
“也好,磨刀不误砍柴工,你们这样做是对的,记住一定要做好安全工作,本宫不希望隔三岔五就听到塌方死人的消息。”李承乾想到后世的一些矿山塌方的案例,忍不住提醒道。
对于大唐的一些贵族或者官员来说,人命其是是最不值钱的,没有几个人会在乎,报喜不报忧也是他们的正常习惯。
每年汇报采了多少煤,采了多少铜,可是死了多少人却被隐瞒了下来。
这是李承乾不想见到的,到了他现在的位置终于可以体会实事求是是多么重要。
那些报喜不报忧的官员或许是出于不想让上头烦心的目的,也有可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,但这对太唐百姓是不公平的,对大唐的未来同样是不公平的。
以前的一切皇朝之所以会覆灭,还不就是因为下面的人报喜不报忧,上面的人也只是喜欢听一些顺耳的东西,而讨厌一些不利的消息。
正是因为这样,百姓中积蓄的不满情绪才会一点点的酝酿发酵,最后导致叛乱的爆发。
大祚荣其实心中对李承乾的叮嘱是有些不以为意的。
在他看来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就是为上层的人服务的,他们的死活其实并不重要。
当然,这里有一些历史和见识上的局限性,但不可否认的是,他的想法正是大唐大多数人的想法。
而这个大多数,便是指除了李承乾之外的所有人。
甚至就连经常把水能载舟挂在嘴边的老李,其实骨子里也并没有真的把这个天下所有穷苦人放在心上,他也同样是抱着利用的心思在喊口号而已。